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成功实施院内首例经肛门单孔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实现了手术由"微创"向"无痕"的升级,标志着该科室微创外科技术实现新突破。
46岁的张女士(化名)总是反复腹部疼痛,到贵中医大二附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处5cm处有一个直径约1.2×1.0cm黄白色球形隆起,后行肠镜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通过病理活检被确诊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距离肛门约5cm处直肠后壁显示术后肿瘤还有部分残留,但经评估后再次做肠镜ESD存在肠穿孔的风险。
通过多学科讨论,该院普外科主任周世勇提出,通过此前在广州深度学习,可以为患者实施“经肛门单孔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术”,这是专门为直肠小范围内包括良性肿瘤及早癌在内的直肠肿瘤量身定制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它避免了传统经腹直肠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的问题,属于微创中的微创,基本伤口无痕,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低、疗效确切等优势。同时,该手术克服了传统经肛门手术病灶暴露不充分的缺点,能够完全切除肿瘤。
展开剩余60%“单孔腹腔镜下手术虽好,但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周世勇主任告诉记者,需要患者病情合适,临床上常见肿瘤距肛缘5~8cm之间。
此外,该手术对主刀医生的手术技术和熟练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所有的操作器械都经过单一孔道进入,手术器械在有限空间内交错,相互干扰,操作空间狭小,产生所谓的“筷子效应”,从而限制了手术操作范围并增加了手术难度。尤其是镜下缝合操作,通常只能依靠单手完成,这对手臂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操作器械常常与镜头处于同一平行线上,需要主刀医生重新感觉器械的位置和解剖的深度。
“即使手术再棘手,我们也不能退缩半步。”周世勇主任说。
术前通过多次探讨方案,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7日早上10点开始手术,手术团队仅用1小时4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彻底切除,术中仅出血不到2ml 。
手术后第一天,张女士就完全没有做了大手术的感觉,可以自己下床自由活动,不禁赞叹:“医生,没有任何伤口就把肿瘤切下来真的好神奇”。
6月2日,患者康复出院。
“传统腹腔镜手术需在腹壁上做4至5个穿刺孔,而随医疗技术精进,微创手术渐成主流。腹腔镜技术优化切口布局,大幅减少腹壁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切口隐匿美观,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周世勇主任说:“未来,普外科团队将持续创新,拓展至更复杂手术领域,探索疾病诊治新理念、技术与方法,提升学术研究及诊治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前沿、优质诊疗服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梦怡
一审 王敦毅
二审 周伟斌
三审 王铁清
发布于:贵州省启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